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招生章程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招聘启事
上海大学陈雨教授团队招聘(生物材料与纳米医学方向)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公开招聘公告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2025年招聘高层次人才方案
动物研究所进化与群体基因组学研究组博士后招聘启事
北京电影学院2025年招聘
北京城市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首都师范大学招聘公告
河北农业大学诚聘海内外英才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2025年招聘启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招聘公告
西安交通大学孟令杰与佘军军团队联合招聘博后
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国家优青课题组诚聘博士后
华南师范大学集成电路设计团队长期招聘青年英才和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机关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5度高层次人才(博士)引进公告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博后招聘
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2025年招聘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公开招聘公告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鹏飞教授课题组招聘博士后
广东省人民医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25年招聘
国际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启事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招聘启事
香港大学医学院周中军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外交学院博士后招聘启事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先进软物质自组装结构课题组博士后招聘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5年招聘简章
清华大学药学院招聘监管科学方向科研助理、青年学者公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5年博士后招聘公告
中山大学-天普联合实验室招聘博士后和研发工程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公告
新南威尔士大学2025年招聘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2025年博士后招聘
耶鲁大学2025年招收博士后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招聘合同制科研助理/联培学生
美国田纳西大学Dr. Gong Gu招2D materials research Postdoc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2025年招聘
深圳市人民医院医药健康及生物材料科研团队博士后、研究助理及科研秘书招聘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王峰课题组2025年博士后招聘计划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皮肤科主任、眼科主任公告
山东科技大学2025年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启事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张福锁院士团队招聘博士后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诚邀海外优秀青年学者依托申报国家优青(海外)9月是教育部及全国各高校密集“晒账单”的时期。70余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9月中旬陆续公布2015年度部门决算,清华大学(205亿元)、浙江大学(156亿元)、北京大学(140亿元)和上海交通大学(127亿元)排名前列,这四所高校收支决算总额均超百亿元,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
从收支决算总额来看,校际差距较为明显。例如,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清华大学超过200亿元,同为教育部直属的中国人民大学约为42亿元、兰州大学约为30亿元,而非部属的青海大学则约为12亿元。
在这些部属高校获得大量经费投入的另一面,全国有除港澳台地区外,仍有13个省和自治区到现在还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
近年来,已有多方人士呼吁在这13个省区各增设一至两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些中西部省份的非部属知名高校也提出“升格为部属高校”的建议,希望借此提升办学水平和学术地位。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就提出,“既然航母可以下水,神舟可以飞天,什么时候也能让我们地方队成为国家队,在适当的时候让13个没有中央直属大学的省区能得到中国发展的巨大红利,挑选几所成为中央的直属大学。”
对此,亦有一些教育学者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逻辑,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来扩容“部属高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省份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
“国家队”与“地方队”
公开资料显示,教育部目前共有75所直属高校,分布在全国18个省份。
目前,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海南、云南、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13个省份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从地理区划来看,这些省份多处在中西部地区。
而现有的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也并非均匀分布在其余18个省份内。
按拥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量算,北京拥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4所部属高校;排名第二的上海拥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直属高校;江苏、湖北两省各有7所;陕西有5所,四川有4所,山东有3所,天津、辽宁、吉林、湖南、广东、重庆各有2所,黑龙江、浙江、福建、甘肃、安徽各有1所。
这一格局并非一朝一夕形成。
建国以来,中央对高校管理历经多次统一领导与下放地方,教育部直属高校数量也从最初的15所,上下波动,最终稳定在75所。
在此过程中,1999年是重要的变革之年。当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调整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学校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的决定》,规定除教育部以及外交部、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等部门和单位继续管理其所属学校外,国务院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再直接管理学校,一些原来属于其他部委主管的行业院校,被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其后,原属信息产业部的北京邮电大学等、原属财政部的中央财经大学等相继划转教育部管理,奠定了今天的高校布局基础。
200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已达到71所。2003年,原属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华北电力大学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5年开始,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两地办学制度形成,教育部直属高校演变为今天的75所。
1999年进行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使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中央和省级两级政府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这一时期开始实施的“985工程”以及此前的“211工程”中,教育部直属高校与非直属高校有着明显的“国家队”与“地方队”分级。
“分级”不仅仅意味着行政管理归口的不同,科研经费、师资力量等资源也大有差别。
澎湃新闻统计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后发现,当年已收录数据的6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拨入经费约612亿元。这一数字由28亿元科研事业费、71亿元主管部门专项费、274亿元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217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16亿元各种收入中转为科技经费和6亿元其他经费组成。
上述64所直属高校,在当年的14万个“学校研究与发展项目”中,共拿到约400亿元的拨入经费。资料显示,这些直属高校的在读研究生约27万人,平均每人得到15万元经费。以北京大学为例,当年拨入经费约17.1亿元,在读研究生6427人,平均每人得到约26万元。
而在地方院校一栏中,已收录数据的有1037所,拨入经费约480亿元。这一数字由31亿元科研事业费、84亿元主管部门专项费、166亿元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142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51亿元各种收入中转为科技经费和6亿元其他经费组成。
同样的,这些地方院校在当年约24万个“学校研究与发展项目”中,共获得约287亿元拨入经费。根据资料显示的约27万参与研究生,平均每人得到11万元经费。
此外,上述资料也显示出教育部直属院校与地方院校在教学、科研人员拥有量上的多寡。
当年收录数据的教育部61所直属院校共有约22万科学家和工程师,平均每所院校拥有近3600位;而收录数据的1058所地方院校共有约66万科学家和工程师,平均每所仅600多位。这意味着,教育部直属院校在人才拥有量方面约为地方高校的6倍。
“不是非要平衡,但应考虑地区布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日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高等教育分配不平衡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上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的时候,国家资源经费有限,有选择地扶植一些重点院校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今天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应该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他说,“很多地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缺失就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应该解决。”
陈洪捷的说法得到了兰州大学青年教师李明(化名)的认同。
尽管兰州大学早在1997年就成为第二批入选“211工程”的大学,其后也进入“985工程”名单,这些年却一直饱受高水平人才流失的困扰。
在李明看来,东西部高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已经体现在了教育部直属高校,也就是“国家队”内部。除了有正常的人才市场化原因,体制上的重视程度和经费上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是兰州大学很多人才“出走”的原因。
早在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甘肃代表团的代表就曾忧心忡忡地表示,“在过去10年,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
尽管兰州大学于2004年启动了“萃英人才建设计划”,希望吸引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但仍未能扭转人才流失的态势。
“我亲眼见过一些理科研究做得不错的,但没有给相应的重视,导致整个团队都走了。”李明说,虽然在兰州大学有自己熟悉的治学环境,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自己“也会跑”。
在今天,地方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本身的事情,还关乎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其溢出效应更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秦惠民对澎湃新闻表示。
尽管秦惠民一再强调,与基础性教育强调地区均衡程度不同,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其衡量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部分学校是否达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而非所有学校是否平等和均衡,但他仍然认为,为了区域的发展平衡,在中国适当考虑高等教育布局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是有必要的。
实际上,面对既有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少非部属的中西部地方高校已经连年“向上”呼吁,以期得到资源分配上的政策倾斜。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因连续9年在全国两会上为河南的“教育公平”提出建议,被称为“最执着政协委员”。
他曾多次对外表示:“河南两百多万名大学在校生,没有一所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学校,没有一所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学校,没有一所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科研院所。”
5年前,娄源功曾在2011年全国两会上谈到河南大学财政经费不足的发展状态:“学生平均占地60平方米,教学实验行政用房人均20平方米,住宿生人均7.5平方米,每个学生100册图书……这是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估标准,达不到就不合格。按照这种标准,现在每招进来一个学生,我都得算算学校会赔多少钱。”
升格为“部属”不仅仅是出于对头衔的渴望,隐匿其背后的经费问题一直静默展示着力量。而倘若没有拨款支持,一些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或都成为空谈。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杨明在《论普通高校十年扩招中经费投入的特征、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指出,普通高校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普通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普通高校总投入不足主要是由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这一主渠道投入不足及学校自身和社会团体等渠道投入偏少两大原因造成。
他谈到,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政府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拨款采取“扶优保重”政策。中央政府更注意国内少数重点大学的投入,地方政府因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制约,无法保证应有经费的投入,导致部分地区普通高校生均经费与生均办学条件有相当程度的下降。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在东部某部属高校读完博士后,回到了本科时就读的河南大学任教。他告诉澎湃新闻,目前自己所在的学科发展前景不错,因为“有几个教授都在做,所以带的还不错”。但他同时强调,这几年 “经费投入还不太多,很多老师也在讨论升格部属高校的问题。”
博士研究生对经费的体会尤为明显和直接。南昌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位博士就坦言:“部属院校好,博士生科研经费多,毕业去向也好。”
《2015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2015年河南大学合计科技经费约2.8亿元,南昌大学约4.8亿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这一数据上,则分别为26亿元和43亿元。
除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科研经费的差距外,部属院校在博士学位授权学科拥有量上本就具有“先天优势”。这一数量的多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该校是否具有领先国内的教学与研究水平。
“人大一个学校博士培养名额,比河南省所有培养单位加起来还多好多。”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陈辉说,“这说明中西部在师资人才上劣势很明显。”
“我本科和博士都在部属高校,印象中似乎非部属的高校博士点要比部属高校少很多。”中山大学博士谭杰表示,“按照我的理解,非部属高校可能比较偏重本科和专业技术教育,但这也同样重要,同样需要得到教育部的支持。”